罔两问影
庄周〔先秦〕
罔两问景曰:“曩子行,今子止;曩子坐,今子起。何其无特操与?”景曰:“吾有待而然者邪?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?吾待蛇蚹蜩翼邪?恶识所以然?恶识所以不然?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微阴问影子:“先前你在走,现在又停下;先前你坐着,如今又站了起来。你怎么没有自己独立的持守呢?”影子回答说:“我是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?我所依凭的东西又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?我所依凭的东西难道像蛇的蚹鳞和鸣蝉的翅膀一样微小吗?我哪里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这样?我又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而不会是这样?”
注释
罔两:影子之外的微阴。景:影子;这个意义后代写作“影”。
曩(náng):以往,从前。
特:独。操:操守。
待:依靠,凭借。
蚹(fù):蛇肚腹下的横鳞,蛇赖此行走。
蜩(tiáo):蝉。
简析
此文通过罔两与影子之间的对话,探讨了事物变化与存在的根源。罔两质疑影子为何行动无固定规律,影子则回应说它的变化依赖于光线的照射,而光线的变化又可能受更复杂的因素影响,如蛇的蜿蜒、蝉的振翅等。影子表示自己也不清楚为何会如此变化。这段对话富有哲理,启示人们认识事物时应思考其背后的多重因素,以及事物变化无常的本质。
庄周
庄子(约公元前369年-约公元前286年),姓庄,名周,战国时期宋国蒙人。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,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家,庄学的创立者,与老子并称“老庄”。最早提出的“内圣外王”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。洞悉易理,指出“《易》以道阴阳”,其“三籁”思想与《易经》三才之道相合。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,语言运用自如,灵活多变,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。代表作品为《庄子》,其中名篇有《逍遥游》《齐物论》《养生主》等。其作品被称为“文学的哲学,哲学的文学”。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,卒葬南华山,故唐玄宗天宝初,被诏封为南华真人,其书《庄子》被奉为《南华真经》。 28篇诗文 467条名句
采蘋
诗经·国风·召南〔先秦〕
于以采蘋?南涧之滨。于以采藻?于彼行潦。
于以盛之?维筐及筥。于以湘之?维锜及釜。
于以奠之?宗室牖下。谁其尸之?有齐季女。
老子二章
老子〔先秦〕
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,恒也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万物作焉而不为始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夫惟弗居,是以不去。(不为始,原本作“不辞”,据敦煌本改)
天之道,其犹张弓乎?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;有余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。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孰能有余以奉天下,唯有道者。是以圣人为而不恃,功成而不处,其不欲见贤邪。(张弓乎 一作:张弓欤;不足者补之 一作:不足者与之;见贤邪 一作:见贤)